惠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水县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府办发〔2023〕7号)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3-878316 | 信息分类: | 县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3-04-17 | |
文 号: | 惠府办发〔2023〕7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惠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水县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府办发〔2023〕7号)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贵州惠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县属各国有企业:
《惠水县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惠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惠水县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实施方案
根据《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商务部等15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印发<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南》)和《省商务厅等10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实施方案》《州商务局关于谋划推进2023年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惠水县域商业体系发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惠水县北临贵阳、西接国家级贵安新区,全县总面积2470平方公里,辖8镇3街道217个村(居、社区),总人口47.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3万人,农村人口33.5万人。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092元、1523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97亿元,网络零售额1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2.3万元。
(一)商业体系初步构建。目前全县有家居建材市场2座(天亿商贸城、五洲国际商贸城),农贸市场19座,大型商业综合体2座(金域广场、钻石广场),综合商业街2条(步行街、商贸街),特色餐饮街1条(江南水乡),特色步行街1条(学府金街),多家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入驻,涵盖手机、服装、餐饮、日用百货、家电等行业,较大程度的提升了我县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
(二)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本土零售企业,通过发展便利店、连锁店,逐步转型为“零售业+直营店(加盟店)+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的新型商贸企业,构建“小超市、大连锁”的农村市场体系。全县承担预包装食品、快消品、日用品、农产品、药品流通的企业主要有逢源公司、惠又多超市、桐欣缘公司等,开办有连锁便利店123家,连锁超市8家,药店51家,建成县级配送中心2座(惠水县逢源日用品及营养餐配送中心、桐欣缘公司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1座,覆盖全县乡镇以及周边县市,逐步形成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现代流通网络。
(三)冷链物流逐渐扩容。全县已建成使用46个冷链项目,冷库总容积为92204立方米,容量56681吨。其中产地型冷库28个,容积27605立方米,容量17171吨;园区型冷库18个,容积64599立方米,容量39510吨。已建冷库中,覆盖500亩以上坝区的有10个,容量5998吨。共有冷藏车28台。
(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情况。自2016年示范县电子商务工作开展以来,我县积极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孵化)中心、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好花红电商村升级改造,县域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县建成电子商务镇村服务站120个,占比59.7%,其中,建成贫困村电商运营服务站37个,占比56%。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工作,累计培训5647人次。建成县、镇、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实现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物流配送覆盖率100%。在好花红镇好花红村打造电商一条街,创造全省旅游+电商扶贫新模式,率先提出“一区一心百站千店”的电商发展模式,创新建设“一站多能”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体系。农特产品“黔货出山”位列全省前列,积极探索电子商务进农村 “惠水新模式”,综合示范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几年随着电商领域的快速发展,电商人才和资金的匮乏,导致我县后续发展劲力跟不上,示范县建设成果目前大部分处于停滞状态。
二、工作目标
根据惠水县“十四五”相关发展规划,对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指南》标准,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建成增强型县域商业体系,实现县域有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乡村有新型便民店,村村通快递;新增优强商贸流通企业1家以上;建成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新增生态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家,创建农产品品牌达4个以上;完成至少2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以及投入使用;新增冷库库容15000立方米。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县域商业网络
1.改造提升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采取新建或改扩建方式,升级钻石广场、金域广场、好花红广场、天亿商贸城等为轴的城市商圈,招引商贸企业入住,丰富业态,同时加快活力惠水文体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至2025年打造1个以上2万平方米的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提供果蔬肉蛋奶、食品、日化、家居、小家电、小百货等零售商品,以及餐饮、维修、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满足居民多元消费功能。(牵头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投资促进局、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濛江街道办事处、涟江街道办事处)
2.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依托县级国有平台或招商引资,规划选址建设一个标准物流中心,并综合利用现有物流处理场地基础设施,做好建设阶段流通承接以及快递整合工作。2025年前建成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邮政公司)
3.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支持流通企业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以集贸市场、中小型商超等为基础,建设改造10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商贸中心或改造商业街,配套完善娱乐、餐饮、健身、停车场等服务功能,满足周边居民的米面粮油、家居百货、农资,以及美容美发、餐饮等一般性消费需求。(牵头单位: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
4.加快发展农村网商(店)。支持惠又多、逢源、旺百优等连锁商超、便利店通过加盟、联营联销、供应链赋能等方式,以新建、改造现有村级夫妻店、小卖部等形式完成具备基础条件的行政村网商(店)标准化建设,保障农村居民就近便利消费和基本生活服务。支持贵盐三农继续抓好惠水县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逐步扩大试点,覆盖有条件的行政村。(牵头单位: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市监局、县供销社、县邮政公司、贵州明惠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二)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5.培育壮大县域商贸流通企业。实施商贸流通主体培育行动,支持国有平台涟江红源以及私营企业逢源、惠又多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供应链赋能,为中小企业、个体户提供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销售分析、库存管理等服务。支持美团、逢源等电商平台、流通企业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实现从传统商品批发零售向上下游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转型。(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邮政公司、贵州明惠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6.引进优强商贸流通企业。用好东西部协作等机制,深化“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2025年前引进1家以上优强商贸流通企业和平台主体,携手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精心包装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积极向对口帮扶地区、东部发达地区重点推介,力争引进1至2家知名品牌连锁超市。(牵头单位:县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市监局)
7.壮大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队伍。依托职业院校,加强与电商、物流、商贸企业的实训合作,加大电子商务、商业发展等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青年、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就业创业能力,培育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到2025年,保有新型农村经纪人20人以上。(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退役军人局、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三)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8.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围绕“建标准、创品牌、优服务”,加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推广,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加快农业品牌培育,加强精品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创新品牌营销,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到2025年,重点培育“惠水大米、惠水黑糯米、惠水佛手瓜、惠水鲟鱼”等区域公共品牌4个以上,新增培育地理标志产品1个以上,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建成县级农产品集散中心1个,建成优质米原产地交易市场1个,新增生态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家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9.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推进钻石城农贸市场、天亿农贸市场招商入驻营业。同时推进现有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完善交易设施、冷藏冷冻、加工配送、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安全监控、消防设施等配套设施设备,做好清洗、消毒、公厕、污水杂物处理、防疫卫生等保障措施。倡导明码标价、诚信经营,设立经营者信用档案,加大失信曝光力度,增强市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规范经营秩序。(牵头单位: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供销社、县农业农村局)
10.加快补齐冷链设施短板。支持国有平台、新型农业主体等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并建立从田间到销售终端的冷链物流运输体系,提升冷链运输能力和效率,不断扩大惠水农产品销售半径。到2025年,全县新增冷库库容15000立方米,建成规模适度的农产品产销地冷藏保鲜设施1个,产地预冷设施基本满足需求。(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监局、县供销社、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贵州明惠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1.健全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创新举办特色农事节庆活动,加快发展会展经济,促进惠水农产品销售。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通过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精准对接。鼓励国有平台涟江红源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县企合作等机制作用,持续推动农产品“七进”和消费帮扶。(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供销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贵州明惠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四)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
12.打造城乡电商供应链体系。鼓励邮政、快递物流资源和电商平台组建电商联盟,开展资源共享和协作联营,支持美团、高轩驰智慧配送和涟江红源等电商企业建设城乡电商配送平台,实现县域快递物流企业分拣中心、乡镇快递物流站、村快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鼓励电商企业入驻惠水电商云仓,形成一站式仓配服务,大幅度降低企业仓储成本与人员费用,便于企业对销售与仓库的信息化管理,加快发货效率,助推电商专注于运营本质,提升电商核心竞争力。(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供销社、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邮政公司、贵州明惠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3.创新推广“惠民生鲜”模式。构建“合众之力、惠及全民”生鲜超市体系,推广保本微利经营方式,打造农产品惠民供应链,推进政府与企业双向发力、公益与市场相互促进、生产与销售有效衔接。到2025年,新增“惠民生鲜”体系超市2家。积极鼓励惠又多、永辉、旺百优等商超打造惠民生鲜2.0版本,探索“网上惠民生鲜超市”模式,采取网上下单、线下配送、提货方式,将优质低价的生鲜产品便捷高效送到市民手中。(牵头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监局、贵州明惠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五)丰富农村消费市场
14.积极推进县域商旅融合。支持百鸟河数字小镇、野梅岭森林公园、羡塘燕子洞、红石滩、好花红镇、九龙寺等地区依托旅游、特色产品等资源,开展各类旅游活动,吸引居民下乡消费。推进全县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宜居康养基地、森林景区建设,到2025年发展10家乡村民宿、帐篷营地、康养小镇等,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满足不同住宿消费体验。(牵头单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15.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善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未按约定地址投递、违规收费等行为,改善农村消费供给环境。健全农村消费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拓展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督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等行为,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经营行为。(牵头单位: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水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生健康局,县邮政公司)
四、实施步骤
根据商务部等17部门和省商务厅等10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重点建设、分步推进、巩固提升的要求完成试点任务。
(一)筹备启动阶段(2023年2月—2023年3月)
成立惠水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制定惠水县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实施方案,开展筹备、宣传和启动工作。
(二)重点推进阶段(2023年4月—2025年6月)
根据商务部、省商务厅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统一部署,按照县级实施方案工作任务要求,通过改造提升县域商业设施,建设县域商贸服务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改造提升农村网商(店)等健全商业流通网络。以做好存量、引进优强、培育农村商业带头人等措施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增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能力,推动电子商务、物流资源整合、乡村快递末端发展和县域物流中心枢纽及冷链设施建设。大力推行县域商旅融合、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推动农产品流通,丰富农村消费市场。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5年7月—2025年12月)
在完善城市商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惠水县商业消费市场,优化生活服务供给,提升惠水县商务服务功能,加强市场质量安全,强化市场执法监督,规范市场秩序,构建商贸诚信体系建设。总结体系建设成功经验,不断补齐短板,多领域复制推广,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五、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此项工作有序有效深入推进,特成立惠水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由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联络调度和项目管理工作。
(二)强化项目运行调度。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研究制定下步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会商项目落地、推进实施、人力调配、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各类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有力。
(三)加强要素保障。各部门要在乡村振兴规划中针对性强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内容,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为商业、物流用地提供规划支撑。从城镇商业设施的基本类型、业态、功能及建设规模等方面,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作出全面细致部署。统筹用好中央、省级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优化县级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县域公益重点商业设施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开展抵押、担保及信用类小额贷款业务,开发中长期贷款产品。
(四)强化考核机制。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列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结合本地实际,按年度分解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强化调度、考核,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附件:1.惠水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惠水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