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2015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19-475996 | 信息分类: | 发展规划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惠水县2015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产业转型压力增大等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惠水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运行平稳、转型加快、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3.41亿元,占年计划的45.81%,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38亿元,占年计划的33.77%,增长6.2%;第二产业完成13.87亿元,占年计划的55.61%,增长12.7%;第三产业完成13.16亿元,占年计划的45.22%,增长19.4%。
1.经济运行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一是农业生产转型加快。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1亿元,增长8.74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8亿元,增长6.2%。完成粮食总产量2.49万吨,增长3.04%。种植业结构调整得到优化,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达2.5万亩,花卉苗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3000亩,全县茶园累计总面积达10.48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县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9家。随着农业生产转型的加快,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029元,占年计划的48.13%,增长11.2%;二是工业发展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71.59亿元,占年计划的46.19%,增长1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61.89亿元,占年计划的44.21%,增长13.3%,占工业总产值的86.5%。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3.32亿元,增长14.5%。经济开发区累计入驻园区企业236家,投产149家。宁旺园区烟花爆竹企业在建15家(其中:建设完工6家),配套企业完工6家。三是三产活力不断增强。先后成功举办“中华一家亲·两岸好花红”2015年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2015“中国(惠水)国际龙舟邀请赛”暨“好花红”端午民族文化旅游等系列节庆活动,大幅度提升惠水的知名度。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5.06亿元,增长24.4%。积极推进好花红旅游综合开发、欢乐岛旅游等一批服务业聚集区建设。贵州天惠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交易中心进入省级层面,打造“贵州省省级危险化学品仓储物流示范基地”。贵州文峰国际温泉养老养生健康城开工建设。印度知名企业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意向入驻百鸟河数字小镇。
2.发展动力在持续激发中日益强劲。一是各项改革凝聚合力。研究制定《2015年改革工作要点》,确定63项改革任务举措。以好花红镇好花红村作为改革试点,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改革工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95项县级社会经济管理权限下放至试点镇好花红镇,83项县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下放至8个镇。财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生态文明、农业水价等各项改革均衡推进。二是有效投资精准发力。上半年,组织3次87个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266.60亿元,其中:县集中开工1次50个项目;与州同步集中开工1次3个项目;省、州、县同步集中开工1次34个项目。通过集中开工仪式的效应,有力促进投资稳增长。1至6月,累计完成50万元以上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59.19亿元,占年计划的41.68%,增长24.93%。累计完成产业投资18.8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1.88%。三是消费需求稳中着力。全县市场繁荣,商业购销渠道畅通,经营秩序良好,商业网点增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商业经营模式迅速发展,商品品种齐全,质量提高,货源充足,城乡购买力显著增强。邮电、交通、通讯、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6.65亿元,占年计划的47.47%,增长11.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逐步加大。四是金融服务持续给力。创新融资思路,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积极搭建融资工作服务平台,截至6月底,全县融资到位资金3.772亿元,同比增长259%。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75亿元,增长15%。各项贷款余额45.38亿元,增长30.5%。
3.开发开放在纵深推进中稳步攀升。一是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参区域经济建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贵安新区及黔南州“一圈两翼”战略建设。经过努力争取,惠水与长顺一并作为贵安新区政策延伸区建设。贵阳经惠水至兴义至河口铁路列入贵州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内容。都匀经惠水至安顺至西昌高速公路纳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二是开放平台取得新突破。百鸟河数字小镇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目前已落户梦动科技、联想之星、北斗时空等企业14家,与印孚瑟斯、数联铭品、TCL通讯控股等大数据产业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好花红”民族文化旅游、中国(惠水)国际国内龙舟邀请赛等开放平台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三是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积极策划、参与省州组织的一系列专题招商和专业招商活动,在大数据、新医药、大健康及生态高效农业等领域引进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上半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0.2亿元,增长31.5%。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9个。
4.城乡面貌在一体融合中深刻变化。一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坚持旧城改造提升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相结合,加快推进财富中心、水岸国际及城北新区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建成“好花红”商业城市广场,拉通县府南路、环城西路等一批城市网路,城区面积扩展至15平方公里。整合可用空间,规范城市停车泊位,启动实施“天网”工程二期项目,同步推进城市管道燃气供给范围。二是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分别启动好花红、摆金、岗度、王佑、芦山、羡塘及雅水等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好花红示范小城镇建设启动以来,累计投入14.5亿元,完善村镇网络、农贸市场等“8个1”工程,“好花红布依风情寨” 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装修和附属设施建设。好花红镇列为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迁寨还田”试点工程扎实有效推进,摆金、芦山、断杉等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人口逐步向集镇转移,城镇经济集聚发展效应持续提升,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9元,占年计划的48.23%,增长10.4%。三是农村面貌持续改观。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和小康寨”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目前,实施通村道路硬化47条300公里,通组道路硬化81条97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61处,解决6.016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危改造3546户,“小康房”建设1050户。“小康讯”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工程深入推进。“小康电”35kV及以上变电站已完成合同签订,正在办理开工手续,10kV及以下项目正在开展施工招投标。濛江山河村、好花红平地村等一批精品型美丽乡村“小康寨”有序推进。
5.民生保障在共建共享中持续改善。一是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半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口36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5%,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350人。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共扶持小微型企业119户,带动就业622人,支付财政补助资金611.93万元,落实贷款支持1217.2万元。二是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全覆盖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半年来。累计发放低保金3085.817万元,其中:城市低保588.5719万元,农村低保2497.2451万元。累计发放其他救助资金282.449万元。启动2002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750户棚户区改造完成摸底调查工作并已启动安置房建设。三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并启动思源实验小学项目建设。高考成绩600分以上人数、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均居全州各县市第二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有效减轻就医负担。计划生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县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98%,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实现“双降”目标。四是精准扶贫持续发力。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贵州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信息录入全面完成。争取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牛项目、脱毒马铃薯项目、雨露计划培训、小额贴息等扶贫项目资金2865.9万元。减少贫困人口、原长安乡、打引乡减贫摘帽工作持续推进。五是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农民工工资清查、矛盾纠纷大排查等专项行动,公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矛盾调处成功率达96%以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高,半年来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6.生态环境在强化监管中不断优化。一是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组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审查项目24个,其中:节能评估登记表23个;节能评估报告书的1个。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127826吨标煤,同比增长-34.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约降低42.56%。二是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目前,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封山育林1000公顷,经济林100公顷,防护林120公顷。完成省级植被恢复费项目3万亩、县级植被恢复费项目5563亩。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840亩、森林抚育1万亩。启动建设好花红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6月11日《贵州鱼梁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并上报国家林业局。三是环保设施加快建设。好花红镇污水处理工程(原好花红乡、三都镇)两个污水处厂分别通过验收。县城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90.16%。
总体看来,上半年惠水县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背景下卓有成效,为全面完成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须看到,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已经正式告别高速增长进入到“常态增长”阶段。同时,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而我国又正处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去产能化、去泡沫化、去杠杆化的任务繁重,国内需求总体偏弱,经济下压力加大不可回避,并对省、州、县的传导影响加剧,就惠水县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常态背景下,我县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的趋势不断显现,工业增长乏力,投资增速回落,传统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新兴产业仍在培育,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不断突显,加上科技创新基础弱、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等不利因素影响,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上半年,全县GDP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
二是新常态下项目投资压力增大。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疲软,市场竞争大,业主投资信心不足。如: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商品房销售不畅,房开企业资金回笼压力大,投资商均处于观望状态,投资开发进一步放缓,投资增速与去年相比呈下降态势。仅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2.55个百分点。
三是新常态下财税征收压力更大。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5.0779亿元、2.8802亿元,分别占年计划的44.1%、50.1%,公共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7.6%。主要原因是水泥等价格持续走低、工业经济运行乏力、房地产及建筑行业不景气,行业税收收入大幅减收。
四是新常态下消费拉动压力很大。尽管目前我县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投资拉动,但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从目前消费情况来看,惠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量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社会保障的总体水平还是不够高、加上医疗、住房和教育等预期支出高,城乡居民预期消费支出压力加大而压缩即期消费,导致消费增长空间有限,影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五是新常态下发展基础压力强大。虽然惠水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但“内畅外快”的交通格局还未形成,始终受到“招商难、培育难、发展难”的瓶颈制约,物流成本高,发展空间受限。同时,我县企业规模小,经济总量少,支撑能力弱,缺乏骨干企业支撑,发展后劲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针对新常态下存在的上述存在困难和问题,我县将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同时,高度重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