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党建引领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近年来,荔波县以党建为引领,做足领导干部包保、“基建”、产业、“移民”、旅游、电商扶贫等方面文章,统筹推进扶贫工作。2015年全县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预计达95.5%,综合测评连续两年在全省10个同类县市中名列第一,实现农村减贫人口1.2万人,贫困发生率较上年度下降6.32%,实现年度“减贫摘帽”目标。
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组好党员扶贫队。成立县、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组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部门共同联系1个贫困村,每名科级以上干部包保2—3户贫困户,精选59名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组建精准扶贫决战决胜攻坚队,入驻51个贫困村。把善于抓扶贫开发、破解扶贫工作难题的干部选拔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把作风好、能力强的“能人”选进村级班子,从县部门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在乡镇之间选派一批优秀骨干进行异地挂职,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一批大学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充实脱贫攻坚领导干部队伍。
二是下好“基建”扶贫棋。将党建工作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村级党组织发动、组建临时党组织推动、选派党建联络员带动等方式,加快交通、水利、电力、村寨环境整治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和居住环境。2015年率先在全州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98%以上自然寨实现路面硬化,100%的村组实现电力覆盖,成功列入贵州省第四批、第七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重点县,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人人喝上放心水。
三是念好产业扶贫经。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三年来,荔波县农村党员创业贷款金额达4864.4万元,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资金贴息103.2万元,撬动社会资金3684.6万元,培育创业致富党员对象1134名,帮带农村群众2200余户。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带富工程,至目前,已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党组织50个,在行业协会中组建党组织32个,通过“企业+村”、“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经果林10.52万亩、各类畜牧水产养殖场190个,其中,28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72万户,15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8900户。
四是算好“移民”扶贫账。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主动把“党建元素”注入到生态移民搬迁等项目建设领域,引导群众主动搬迁,鼓励搬迁群众参与旅游接待、融入城镇化建设等,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三年来,荔波县通过群众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拉动、产业带动、管理互动的生态移民“六动模式”,累计投入资金6.75亿元实施2819户12134人生态移民工程。
五是打好旅游扶贫牌。率先在全省提出发展全域旅游,注重保护和开发荔波世界遗产品牌、红色文化资源、民族特色文化,拓宽创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注重以“乡贤文化”融合道德和民风、以“美靓乡村”打造生态家园,推出水葩原生水寨、赛娥布依风情湾、洞塘梅原、泰美乡居、瑶山古寨、四季花海、联山湾等乡村旅游精品景点20多个,顺势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展农家乐600余家、乡村旅游合作社12个、乡村客栈和家庭旅馆106家,辐射带动4.3万人脱贫致富。
六是用好电商扶贫网。借助“互联网+”平台引进“阿里巴巴”、广州奇码科技等电商平台,将大数据与大扶贫相结合。在创业带富党员中招募农村淘宝合伙人,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农耕物资、生活用品等网上代购服务和农副产品、特色产品等网上代销服务。积极拓展“掌上扶贫”等有效途径,开发“樟江红韵”手机客户端。
七是建好智力扶贫库。通过“伙计干部”点对点、点带面的工作,促进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目前全县5000余名干部与20000余名群众自选对象“打伙计”、交朋友,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2万余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8支党建扶贫攻坚队,会同驻村干部和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入驻51个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等工作,统筹运用法制夜校、金融夜校、远程教育设备、“小手拉大手”等教育培训方式,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弘扬恩铭精神,树立主动脱贫意识,增强战胜贫困的信心决心。
几点启示
启示一:党建引领扶贫必须坚持精准导向。坚持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强化干部群众扶贫脱贫“决战决胜”意识,分析贫困“症结”,寻找“治贫”方法,制定扶贫目标,让群众看到脱贫致富的前景和希望,坚定群众决战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把扶贫工作引向深入。
启示二:党建引领扶贫必须做好配套服务。按照“扶贫攻坚有什么需求、党组织就提供什么服务”的要求,充分整合社会各界力量,让组织设置、班子建设、人才聚集、规划制订、项目资金等向精准扶贫靠拢,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引导性和先进性,围绕产业发展、创业就业、素质提升、民生改善等工作,推动党建扶贫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启示三:党建引领扶贫必须强化示范带动。扶贫工作无小事,领导干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直接关系扶贫成效的好坏。采取领导干部包保帮扶和能人示范带动,通过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群众逐渐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党组织“指挥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