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赋能建强“群众家门口中心卫生室” 全力做优村级“30分钟健康服务圈”

发布时间: 字体:

为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我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实施人才、科技、机制、阵地、保障五大赋能计划分三年高标准升级61个中心村卫生室,着力构建以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一般村卫生室为补充的新型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村级诊疗服务大提升,全力做优村级“30分钟健康服务圈,打造医防融合新样板。

一、实施人才赋能计划,着力解决队伍薄弱的问题。强化中心村卫生室人员配置,配齐3名村医,其中1人为“编制下村”统一招录、1人为医投公司反哺聘请、1人为“镇聘村用”身份转变。一是“编制下村”强队伍。将村医岗位列入县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人员统一招聘明确一定数量名额重点倾斜在岗村医二是“医投反哺”补队伍。县属医投国有公司统一为中心村卫生室各招聘一名具有相应资质的村医。三是“镇聘村用”稳队伍。通过“镇聘村用”将乡村医生身份由个体转变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聘职工统一管理四是“医师下沉”带队伍。以医共体牵头单位为龙头,每季度定期组织医师到中心村驻点巡诊示教、入户走访、健康讲座、问诊送药等活动,带强村医队伍。

惠水县人民医院2023年度派驻医务人员下沉医共体分院出征仪式

二、实施科技赋能计划,着力解决服务不优的问题。通过信息系统、技术培训、科技设备等手段赋能,全面提升中心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一是数智化调优服务水平构建县、镇、村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通过远程诊断、远程专家门诊、远程健康咨询,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模式,实现数字化联通上下、可视化面对面诊疗、教学化提升能力的目标。二是技能化调优专业水平。医共体牵头医院每年组织辖区内村医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急诊急救、检查检验、中医适宜技术技能等培训强化跟岗实践提技能,每年分批次选派已升级中心村村医医共体牵头医院卫生院跟岗学习建立县、村两级“师带徒”长效机制,医共体牵头医院业务骨干与中心村村医构建“师带徒”关系,通过“传、帮、带”方式提升村医技术水平三是设备化调优诊断水平结合实际业务需求,配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设备检验、影像、中医诊疗等设备35种以上

惠水县中医医院开展中医事业技术培训

三、实施机制赋能计划,着力解决体制不活的问题。深化医共体改革,健全县乡村管理体系,破解体制机制禁锢。一是深化县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建立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人、财、物、事统一管理模式。二是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制定完善村医评价绩效考核奖励方案,实行服务数量与质量评价积分管理制度每年评选30%优秀村医,给予资金奖励。三是建立村医荣誉机制每年开展县级最美乡村医生评选,为在县域村卫生室连续服务30年及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的在岗村医授予“健康惠水守门人”荣誉称号并制作宣传微视频四是建立村医淘汰机制对年终考核低于80分(百分制)的村医评定为不合格,连续两年评定不合格者实行末位淘汰制,保证村医队伍质量。

惠水县人民医院下沉共同体分院开展医疗服务

四、实施阵地赋能计划,着力解决网底不牢的问题。以服务半径不超过2.5公里、农村服务人口20003000标准设置中心村卫生室,中心村卫生室服务辐射周边1—3个村一是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有效整合村党群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和村卫生室建设,充分利用闲置老村委会、村级学校等资源改造升级,确保中心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二是健全科室优化功能中心村卫生室统一设置八室一房一区达到布局科学合理、诊室标识清楚、设施设置人性化。八室即诊室、观察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检验室、影像室、中医治疗室、值班室,一房即药房,一区即健康教育区。三是完善设施优化环境。开展村卫生室环境卫生整治,补齐完善村卫生室附属设施短板。

惠水县摆金镇甲浪村中心卫生院

五、实施保障赋能计划,着力解决配套不足的问题。强化投入和待遇等要素保障,形成建强中心村卫生室的强大合力。一是强化投入保障建立多方投入机制注重协同联动,积极申报上级项目争取红十字会金、东西部协作资金慈善总会资金等进行投入二是强化待遇保障。畅通养老保障政策渠道,引导村医结合个人实际缴纳养老保险。按照服务半径及服务对象数量,细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向边远及服务对象较少的村倾斜严格落实村医定额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一般诊疗费等政策,动态调整补助标准,逐步提高村医收入。三是强化医保保障中心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农村居民就近就医、及时结算。每年开展医保政策业务培训4次,定期开展监管督查,指导村医规范执行医保政策确保群众看病就医保障到位

惠水县王佑镇中心卫生院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