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田街道:多维发力构建民族团结幸福家园

发布时间: 字体:

近年来,明田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从组织保障、学习提升、硬件提质、发展稳定、示范创新等方面,有形有感有效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盛。

抓组织保障,促进民族宗教工作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高质量的工作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为成员的民族宗教工作专班,定期研究部署民族宗教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民族宗教工作动态,为抓好民族宗教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压紧压实责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党工委会和年度工作要点,压紧压实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第一责任人职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抓学习提升,促进民族宗教工作氛围进一步浓厚。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将民族宗教团结进步教育列入街道党工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例会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重要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及党员群众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论素养,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思想基础。二是强化教育宣传。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平台作用,通过教育培训、观看红色电影、发放宣传折页、在四月八”“六月六民族节日开展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和基本知识,不断提升群众对民族团结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截至目前,已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关爱老人儿童、禁毒宣传、环境治理、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次。

抓硬件提质,促进民族团结工作阵地进一步完善。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宣传。一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建设,初步实现民族团结阵地全覆盖,在4个搬迁社区建设26℃温馨港湾,依托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服务中心荔惠楼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持续推进民族团结阵地改造,夯实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基础。二是丰富民族活动。围绕建一个阵地、观一个展板、听一堂课、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唱一首歌等六个一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30余场,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结合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节庆,组建社区山歌队、舞蹈队等开展篮球赛、山歌赛、文艺表演等文明实践活动10余场,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发扬,在交流中融合。

抓发展稳定,促进搬迁社区五个体系进一步深化。将民族工作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各族搬迁群众实现身份、生活、工作、心理四个融入一是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增收。创新实施点对点”“传帮带”“家门口”“意愿式”“辐射式”“托底式”“奋发式七种创业就业模式,推动各族群众高质量就业,举办民族刺绣、焊工、家政等培训341382人次,开发就业帮扶专岗托底141人,动态保持有劳动力家庭实现平均2人以上稳定就业目标,各民族共赴好日子的愿景逐步实现。二是凝聚基层治理合力。积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提升,创新突出搬迁群众特点、满足群众期盼、体现明田特色的四聚四化市域治理新模式,在综治中心配备通晓民族语言的工作人员,将少数民族群众充实进社区网格员队伍,建立网格员可“24小时通过手机线上推荐就业、查报隐患、排调纠纷等工作群,网格员服务员联络员宣传员三员作用进一步发挥。

抓示范创新,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进一步深入。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稳得住、能致富高质量发展,围绕有序管用抓实见效全面总结近年来管用的创新机制,通过实施便民利民、文化润民、共治安民、发展惠民、凝心聚民五个提质行动,创建服务更优心情美、转变更快风貌美、治理更实和谐美、前景更好生活美、引领更强发展美五美社区,引导辖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使社区成为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民族团结进步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