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自学厨艺开餐馆 妇女撑起半边天

发布时间: 字体:

切菜、下锅、爆炒、起锅……经过一道道工序,一桌丰富的马肉宴很快就被端上了桌。

“味道好,分量足,服务周到,我们都是这里的老顾客了!”客人们时常夸赞我的店。

我叫卢玉梅,雪梅马肉馆是我开的店,也是芦山镇街上唯一一家马肉餐馆,因为服务周到,味美价廉,开业以来,生意都很不错。

谁能想到,几年前,我这位女老板还是一个打零工的贫困户?

2014年,我的一家6口人还居住在芦山镇芦山村十组,大女儿就读于芦山小学,剩下的2个孩子由近70岁的公公帮忙照顾。因为文化程度低,缺乏技术,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当年,我家被评为芦山村的建档立卡户。为了孩子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我和丈夫选择外出务工。为了多挣点钱,我的丈夫王天航还兼职帮一家修理厂做小工,因此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修车技巧。

2016年,我家的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被列入芦山村一级危房改造的范围。得到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还需要自己出钱出力,于是我和丈夫选择回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新房子很快便修好了。

房子虽然修好了,但由于几个孩子相继上学,公公年纪大,一个人照应不过来,再次外出打工的想法只能搁浅了。但“不去打工,靠什么养家呢?”我陷入了两难。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芦山村村委会搬迁,老村委会房子空了出来。得知这一消息,我找到村里,说了自己准备创业,想租用老村委会房子的想法。本着优先照顾建档立卡户,鼓励我们自主创业的原则,村里将老房子以非常便宜的价格租给了我。

店面有了着落,我和丈夫想着惠水特色马肉非常受欢迎,而芦山镇上还没有人做马肉生意,我们便有了开家马肉馆的打算。说干就干,一边考察市场,一边添置厨具桌椅。为了提升自己的炒菜水平,我还特意到贵阳学习厨艺。一个多月准备工作下来,我的马肉馆正式开张。

家里条件越来越好,我家也顺利地脱了贫。

现在,我每天除了打理餐馆,还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家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我的丈夫王天航因为打工时学到了修车技术,如今在镇上还开起了一家小车修理厂,我们家的荷包越来越鼓,生活过得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