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 抓落实 看亮点 促提升
为全面提升惠水县村小教学点及小规模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进一步查找全县村小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明确方向、制定措施、提高教学效率,积极探索村级小学质量小切口建设路径,近日,惠水县教育局在羡塘镇绸绢小学举行惠水县2023年村级小学质量提升现场观摩活动,县教育局相关工作负责同志及工作人员、19所村级小学校长、教务主任及2名任课教师共计85人参加。
观摩活动拉开序幕,讲解教师引导与会人员参观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整洁的学生宿舍。一切简单质朴但都折射着村小教育意义之光。微型长城仿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却充满五育并举希冀的“碧桂园”,让每一位参观人员萌生想驻足、触摸、探究的参与感。随着交流的深入,时时被绸绢师生的“村里娃,小主人;桃李园,栋梁材”的自信、自主、自由,拼命向上生长形象所感动……这样的校园,无论大小,其中的物语人言都在恣意释放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着师生发展的灵动和生命的活力。
随后,观摩团一行到学校办公室参观,查阅老师们的教案、听课记录及学生们的作业、试卷,尤其是老师们采用面批的方法指导学生订正这一策略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许。
接着,与会人员继续观摩学生们的大课间。大课间结束之后,大家有序地进入三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教室聆听了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课并作详细记录。授课老师们和善而坚定,细心而坚持,紧扣学生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不断激励,从细处着手,润物无声。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与会教师。听课结束,大家表示,将把绸绢老师们不忘初心的敬业精神传承及发扬。脚步铿锵,鼓点密集,与会人员参观学生秩序井然的中午就餐及端端正正的练字。
当日下午,经验交流座谈会在羡塘中心小学会议室召开。县教育局党组成员王友波表示,经过早上的实地观摩及观课,从绸绢小学的8位50多岁老师的身上看到了一种教育的大爱情怀、奉献精神,并对学校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高度赞扬。王友波指出,村小现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师资不足,教师老龄化,部分教师非专业。”主办这次现场观摩会,就是要树立一种意识,小规模学校一定能办好,乡村学校一定能办好;小规模学校校长、教师不仅自身要充满自信,更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作为重点,以高质量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要提升教学质量,须抓学生习惯养成,为教学质量提供根本保证;提升教学质量,须抓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及认真批改且面批作业,校长一定要上课,必须率先垂范。
交流发言中,惠水县羡塘镇绸绢小学校长班泽琴分别从铭记历史、艰苦奋斗、坚持常规、备课真理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一是铭记历史。绸娟小学建于1934年,是一所半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薄弱,在职在编教师9人,其中50岁以上8人,代课教师加工勤代课教师共3人。在校生151人,住校生47人。学校师生从学校的传统历史中汲取不屈不挠的力量和滋养,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受着师生发展的灵动和生命的活力。二是艰苦奋斗。每天老师们做到十年如一日地在七点十分前就到校园门口迎接学生,组织孩子们晨读;每天中午都会抽一点时间让学生们练字,并且给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们接受系统的写字训练。三是坚持常规。严格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合理布置作业,全批全改,学生的错题进行面批,每三至六年级每个单元学习结束之后及时进行单元检测。四是坚守备课真理。全体教师始终践行“作为教师,应当有一种专业自觉,要对每一堂课抱有敬畏之心。” 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坚持“三个认真”,即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讲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辅差工作。在教学上遇到困难时,老师间会相互听课、评课,总结好的教学方法提出来大家一起借鉴,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班级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在使用多媒体时,老师们不会使用多媒体,但会积极地向年轻教师请教,努力学会使用多媒体,讲授新课。学校的教学常规显得平凡真实,更加富含教育学的意义,老师的执着聚合成一股不丢下任何一个学生的“精气神”。
与会教师一致认为,村小教学点及小规模学校不仅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而且由于实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高,师生关系密切,有利于学生情感和性格的培养,有利于实行生活化、乡土化的教育,使学校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摇篮,能够提升村小教学点及小规模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最终必然向有根的教育走近,这种改变很可能就是从村小教学点及小规模学校开始。建设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并不是梦想和空谈,通过政府发力、社会合力、自身努力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一定能改善、提升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
当前,绸绢小学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县教育局希望通过举行本次观摩活动,让全县村级小学见贤思齐,继续努力,继续为推动惠水基础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再立新功。(通讯员:县教育局程剑平、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