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水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府办发〔2022〕29号)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2-1095561 | 信息分类: | 县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2-04-22 | |
文 号: | 惠府办发〔2022〕29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惠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水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府办发〔2022〕29号)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县属国有企业:
《惠水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惠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惠水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
实施方案
根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下达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任务的通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和配套技术方案的通知》(黔农办发〔2022〕8号)文件精神,为切实抓好我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的实施,统筹大豆玉米兼容发展、粮食油料协调发展,达到稳玉米增大豆的目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实施地点及规模
项目实施总面积3万亩,其中涟江街道3000亩,濛江街道2100亩,好花红镇3000亩,芦山镇1500亩,王佑镇2100亩,断杉镇4200亩,羡塘镇3600亩,雅水镇3200亩,岗度镇2500亩,摆金镇4500亩,明田街道300亩;创建示范点3200亩(县级示范点2个,分布于摆金镇、雅水镇;县级示范点面积不低于500亩;各镇(街道)分别创办镇级示范点一个,面积不低于200亩)。
(二)产量指标
通过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力争玉米单产与净作基本相当,亩产280公斤以上,大豆平均亩产80公斤以上。
(三)质量指标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大豆、玉米两种作物良种覆盖率均达到100%,带动周边和全县良种覆盖率较上年明显提高。
(四)群众满意度指标
通过项目实施,培养项目区农户套种习惯,增加土地使用效率,项目区农民满意度达90%以上,套种积极性明显提升。
二、技术措施
结合我县实际,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既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际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实现大豆带和玉米带间作,实现一季两收,提升粮食产能,提高油料有效供给能力。主要模式推荐玉米带种植2行,大豆带种植2—4行(也可探索玉米带种植2—4行,大豆带种植2—6行的栽培模式),通过调控行株距,实现玉米种植密度与净作相当,大豆种植密度达到净作的70%。
(一)地块选择与耕整土地
我县大部分土壤适合大豆、玉米种植。最好选择在肥力中等以上且集中连片的地块,pH中性。选择的地块宽度应在4米以上,坡度小于10度,采取横坡聚垄耕作法。地势相对平坦、向阳的地块,地势较低地块在地面四边开出“边沟”和“十字沟”,方便排水;播前翻犁1次,耙或旋耕1—2次,精整细平。
(二)品种选择与处理
1. 大豆品种:选择经国家审定的种植区域包含贵州省内或者贵州省审定的大豆品种,品种应为春大豆品种,具有高产、耐荫、抗病、抗倒伏等特性,如黔豆系列。
2. 玉米品种:选择经国家审定或者贵州省审定的包含推广地区所在地的品种(含引种区域),且植株高度在260厘米左右,耐密植、半紧凑或紧凑型、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如:卓玉183、贵卓玉系列、金玉系列等。
3. 种子量准备:播种前选用质量符合GB4404.1—20084.2.2的玉米大田用种种子,按1.5—2公斤/亩准备;选用质量符合GB4404.21—2010 4.2.1大豆大田用种种子,按2.5—3公斤/亩准备。
4. 种子处理:播前精选种子并晒种。根据大豆、玉米的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药剂拌种。
(三)田间种植配置与合理密度
田间配置模式推荐采取玉米:大豆=2:2~4的宽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即:以2行玉米间作2~4行大豆为一个完整带,玉米宽窄行种植,窄行为2行玉米,宽行内种植2~4行大豆。
(四)播种方法
1. 播种时期
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期间播种。
2.播种方式
采用玉米带和大豆带分别开沟条播,玉米播种可采取直播或者育苗移栽的方式,大豆播种采取直播。
(五)施肥
1. 玉米施肥
原则是保证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相同。在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施用专用复合肥,一次性作基肥在玉米行间施用,后期视长势补施叶面肥或追施少量氮磷钾肥和锌肥。例如:在中等肥力耕地上,产量水平500—600kg/亩时,亩施20kg配方肥或专用控释复合肥,全作种肥施用,后期视长势补施叶面肥或追施少量氮磷钾肥,缺锌地区补充施用锌肥(硫酸锌2kg/亩)。
2. 大豆施肥
原则是大豆带施足基肥即可,不建议在大豆带追施肥料。采用有机肥料和氮磷钾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并与钼、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钼元素促进根瘤形成,增强固氮能力,硼元素提高大豆结荚率)。例如:在中等肥力耕地上,亩施有机肥料300—500kg+复合肥(N—P2O5—K2O=15—10—12)或相近配方的复混肥25—30kg,复合肥品种最好选用缓释肥,缺钼的土壤推荐用钼酸铵2kg/亩,缺硼的土壤加硼砂0.4—0.6kg/亩,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六)田间管理
1. 及时匀苗:出苗后及时按田间配置的行株距要求进行补种或者匀苗(玉米可采取移栽,将过密的苗移栽至缺窝断行处)。
2. 及时中耕:大豆玉米出苗后15—40天,选择晴天人工中耕1次,结合对玉米施追肥(尿素10—15kg/亩),并铲拔除杂草。再隔25—40天内,对玉米进行第二次施追肥(尿素15—20kg/亩),并铲拔除杂草。
3. 控旺防倒:玉米7—10片展叶时旺长田块喷施乙烯利、胺鲜·乙烯利等控制株高。大豆在V2—V3(3个三小叶)、V5(分枝期)、R1(初花期)三个时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克/亩(苗期剂量可小至20),兑水40—50公斤喷施茎叶实施控旺。
(七)病虫害绿色防控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田间调查,做好病虫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控,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播种前推行药剂拌种,迁移防控关口,有效压低大豆、玉米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的发生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控压力。
1.科学除草
优先选择地膜覆盖控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等非化除措施,要根据大豆、玉米的播期和种植实际,科学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针对性的采用芽前封闭除草或苗后定向除草。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因两种作物种类不同,化学除草方式优先选择芽前封闭除草,科学选择单剂、混用药剂或复配制剂,扩大杀草谱,提高防除效果。在病虫害发生防治关键时期,根据预测预报和田间发生实际,推行达标用药控害,在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时,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化学农药交替、轮换用药,有效延缓抗药性。采用高功效低容量连杆多喷头喷雾组件实施统防统治。
芽前封闭除草:一是针对大豆、玉米播种期基本一致的,可以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同时防除大豆田和玉米田一年生杂草。建议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异丙甲草胺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喷雾。二是针对大豆、玉米播种期不一致的,分别在大豆、玉米的种植条带,科学选用相应的除草剂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喷雾。三是施药时根据土壤墒情决定兑水量,推荐40—60公斤/亩均匀喷雾。覆膜田以施药的实际面积折算用药量,在播种后均匀喷于土壤表面,然后盖膜。苗后定向除草:在大豆1—2片复叶期或玉米4—5叶期或田间一年生杂草2—4叶期施药,施药时注意药量准确,做到均匀喷洒,尽量在无风无雨时施药,避免雾滴飘移,危害周围作物。
2. 大豆、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
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大豆根腐病、锈病、豆荚螟、豆野螟、大豆天蛾、斜纹夜蛾、食心虫为防治重点。主要推广应用理化诱控和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以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桃蛀螟、蚜虫、茎基腐病、锈病、纹枯病、叶斑病为防治重点。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成虫诱控、天敌控制和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八)收获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中大豆与玉米的收获期不尽相同,需要分情况进行。
1.大豆收获
籽粒大豆在叶片完全脱落、茎变黄、荚变褐、籽粒呈现椭圆时,选择在晴天收获,收获后及时翻晒,在5天之内用大豆专用脱粒机或人工脱粒,脱粒后及时晒干、入库;鲜食大豆在豆粒鼓满时,及时采摘销售。
2.玉米收获
籽粒玉米在玉米苞叶变黄,籽粒饱满变硬时及时收获,使其自然干燥,脱粒、晒干、入库;鲜食玉米在抽雄吐丝后20—25d即可收获上市。
三、实施进度
项目实施期限9个月(2022年2月—2022年10月),具体如下:
1. 2022年2月初前: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审批、签订套种协议。
2. 2022年3月底:完成大豆、玉米种植物资采购、供应等准备工作。同步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
3. 2022年3月初—5月初:完成大豆、玉米播种。
4. 2022年5月初—2022年9月底前:开展大豆、玉米田间管理与田间测产验收,申请省级验收。
项目实施面积3万亩,项目补助(6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50万,省级财政(150万),主要用于项目区优质玉米种子、肥料、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等和优质大豆种子、肥料、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以物资形式补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种植农户等项目经营主体。详细见项目投资概算表。
惠水县2022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项目投资概算 | ||||||||
序号 |
来源 |
类别 |
建设内容 |
技术参数 |
建设规模(数量) |
单价 |
投资概算 (万元) |
备注 |
1 |
中央财政补助 |
物化补助 |
种子 |
玉米种子 |
2000亩 |
50元/kg |
10 |
|
大豆种子 |
3万亩 |
25 元/kg |
187.5 |
| ||||
农药 |
农药 |
3万亩 |
25 元/亩 |
75 |
| |||
肥料 |
配方肥 |
343吨 |
4200元/吨 |
144.06 |
| |||
小计 |
|
|
|
416.56 |
| |||
2 |
社会化服务 |
社会化服务 |
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 |
1.5万亩 |
20 元/亩 |
30 |
| |
小 计 |
|
|
|
30 |
| |||
3 |
项目宣传 |
项目宣传与推广 |
项目标识牌制作、宣传资料定制、试验示范等费用。 |
|
|
2.2 |
| |
5 |
技术培训 |
项目培训 |
针对生长关键时期展开田间水肥管理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 |
|
|
1.24 |
| |
合计 |
|
|
|
450 |
| |||
6 |
省级财政补助 |
物化补助 |
肥料 |
配方肥 |
355吨 |
4200元/吨 |
149.1 |
|
7 |
试验示范 |
试验示范 |
玉米、大豆多模式种植等试验示范2个。 |
|
|
0.9 |
| |
合计 |
|
|
|
150 |
|
五、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一步提高优质粮食、油料生产能力。项目实施预计玉米平均亩产280公斤,大豆平均亩产80公斤,综合平均亩产值达1344元(按照玉米2.8元/公斤,大豆7元/公斤),项目总经济效益达4032万元。
(二)社会效益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农业农村部门与粮食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力度,增强了种粮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辐射带动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的推广,加快我县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本项目加快了农业适用技术综合应用和推广,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无公害、绿色、有机粮油融合式发展。
(三)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达到了间作对病虫害的防控作用,一定程度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了农药用量。同时,大豆具有固氮作用,结合项目实施中施用配方肥(缓释肥)等,降低了化肥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改良了土壤结构,净化了项目区产地环境;同时加大有机、绿色生产的试验示范,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保持了生态平衡;为我县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产品生产奠定基础;助推我县的“惠水优质粮食”“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等品牌提供保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为推动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成立惠水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杨 军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杨 峰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成 员:王修标 涟江街道办事处主任
龙佳佳 濛江街道办事处主任
唐红波 明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尹俊力 好花红镇人民政府镇长
杨 进 摆金镇人民政府镇长
许祖春 断杉镇人民政府镇长
魏庆平 芦山镇人民政府镇长
程昌涛 雅水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正红 岗度镇人民政府镇长
赵富明 羡塘镇人民政府镇长
杨 智 王佑镇人民政府镇长
岑 丽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由杨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以及沟通协调、督促检查、推动落实等事宜。
2.为保证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任务落实落地,成立惠水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实施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岑 丽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王文第 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
副组长:靳帅霞 县种植业发展中心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农艺师
成 员:张竹明 涟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杨廷刚 濛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简远航 明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班春风 摆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吴谋生 好花红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李银莹 断杉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罗劲松 芦山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杨春雨 雅水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罗正红 岗度镇人民武装部部长
陈昌明 羡塘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龙保利 王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曹 平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副主任
王 伟 县种植业发展中心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农艺师
项目实施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由靳帅霞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工作小组日常工作以及项目地块落实、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验收等相关工作。
(二)加大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
为落实项目主推技术到位率,保证项目实施效果,成立惠水县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实施技术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靳帅霞 县种植业发展中心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农艺师
副组长:王 伟 县种植业发展中心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农艺师
熊冬梅 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
成 员:田开忠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农艺师
唐仕秀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农艺师
曹国惠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农艺师
罗文富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农艺师
王亚萍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助理农艺师
龙家庆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工作员
周国菊 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
蒲忠山 县农业农村局工作员
韦龙琴 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站长、工程师
杨红艳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助理农艺师
陈彬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助理农艺师
曹 平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
朱 涛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研究员
梁 黔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高级农艺师
刘 绫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高级农艺师
杨金秀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高级农艺师
袁小菊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曾 静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高级农艺师
各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技术工作组具体负责制定项目技术方案,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测产验收及项目总结等工作。
(三)强化项目管理
加强对项目监管,县、镇两级严格认定实施面积,坚决杜绝套取补助现象发生,做到事前及时向社会公开补贴政策清单;事中规范补贴发放流程,做好痕迹材料收集整理;事后公开公示等工作。对骗取、贪污、挤占、挪用或违规发放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责任人。项目实施严格按照要求落实绩效管理,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工作。
(四)强化宣传发动
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加大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多渠道广泛宣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及时总结提炼典型经验。
(五)强化督导考核
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工作督导,推动任务落实、技术落实、指导服务落实。县政府将各镇(街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农业农村工作年终考核内容,对工作不力的进行全县通报批评。
(六)档案资料管理
项目资料严格按照相关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收集归档,由项目实施工作组安排专人负责,对项目立项、审批、实施过程、督促检查等资料进行统一收集、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