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农业农村局“三强化”做实病虫害防控,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 字体:

眼下正值玉米、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高发期,特别是当前玉米粘虫、草地贪夜蛾,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大发生期。为确保全县粮油高产丰收,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惠水县农业农村局“三强化”举措做实病虫害防控工作,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守住群众“粮袋子”。

强化监测预警,掌握虫情动态。一是建立县、镇(街道)、村三级病虫害监测网络,在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坝区、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百千万”示范区等重点区域设立多个监测点,组织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田间巡查,对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测;二是技术人员运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科学的监测方法,详细记录病虫害的种类、密度、发生范围等信息,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研判;三是根据监测结果,精准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微信群、QQ群以及印发《病虫情报》等方式,将病虫害信息和防治建议及时传递给各镇(街道)、村以及广大农户手中。今年以来,已发布病虫情报5期,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让农户能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强化培训指导,提升防控能力。为提高全县病虫害防控水平,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指导工作。一是针对镇(街道)植保等技术人员,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邀请省、州农业专家进行授课,系统学习“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及最新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和知识,不断提升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组织县、镇(街道)农技人员深入各村,开展病虫害防控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活动,采用理论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向农户详细介绍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发生规律以及科学防治措施,手把手指导农户如何正确选用农药、合理配制药剂浓度以及安全使用施药器械等。截至目前,已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18场次,培训农技干部30余人次、农户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5000余份,有效增强了农户的病虫害防控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强化技术集成,提高防治效果。一是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资金,积极引入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先进技术,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科学化、专业化、高效化;二是积极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等物理防治手段,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习性进行诱捕,减少害虫基数;同时,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释放害虫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三是以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百千万工程示范区为重点,充分发挥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的优势,组织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作业,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喷药均匀、防治效果好等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病虫害防治任务。今年以来,已实施油菜无人机飞防作业11万余亩,有效遏制了病虫害的蔓延,保障了粮食作物的健康生长。

通过“三强化”举措,惠水县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为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下步,我局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持续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