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惠水县公路路网密度持续增加,路产路权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惠水县交通运输局开展公路路产路权执法专项整治行动,以“三聚焦三提升”为抓手,全力打造“畅安舒美”路域环境。
一、聚焦体系构建,提升执法攻坚效能。一是精准摸排明底数。组建4个专项执法小组,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科学划分责任片区,对全县3000余公里管养公路(涵盖国、省、县、乡、村道)开展“拉网式”排查。聚焦公路建筑控制区违建、非法管线埋设、擅自设置非公路标志等8类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动态更新。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排查发现占用公路用地或者建控区范围内以及占用边沟架(埋)设电杆(含电力、通信)、铺(埋)设管道情况;占用公路用地修建地面构筑物7处,违规修建水渠1处;占用公路用地堆放建筑材料5处;擅自增设平交道口26处;波形护栏缺失或损坏55处,全面摸清路产路权隐患底数。二是靶向攻坚破难题。联合镇(街道)、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实行“一问题一清单”交办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行动期间,立案调查违法行为4起,责令整改17起;与水务、供电、通信等6家涉路单位签订权责协议,进一步规范涉路施工审批流程,从源头减少路产侵害风险。三是健全常态管护机制。打破执法与养护部门信息壁垒,积极打通公路“管”和“养”互通渠道,建立日常巡查、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等制度。通过整合执法与养护资源,实现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推动路产路权保护从“突击整治”向“常态治理”转变,有效解决“管养脱节”问题。
二、聚焦协同创新,提升多元共治质效。一是创新宣传模式。开展“护路宣传进校园”“法规宣讲入村寨”等活动12次,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公路现场普法等方式普及公路法规,覆盖群众超5600人次;拓展“惠水交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精准推送“爱路护路知识”、专项行动信息等,有效提升群众对路产路权保护的认知度与支持度。二是健全联动共治机制。成立工作专班,针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联合开展联合巡查行动;建立问题整改闭环机制,对巡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违法行为等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发现一处、整治一处、销号一处”。三是强化超限超载专项整治。坚持“路面执法+源头管控”并举,精准打击违法超限运输。2024年以来,与14家重点货运源头企业签订《合法装载责任告知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源头装载行为;加大路面巡查频次与执法力度,累计检查货运车辆3850余辆次,立案查处违法超限、非法改装37起,有效遏制违法超限运输势头,切实保障了公路设施完好、通行安全,显著提升了公路使用寿命与通行效率。
三、聚焦成果转化,提升长效治理水平。一是路域环境焕然一新。公路违建、违规广告牌等问题减少60%,G212、S104、X985、C119等重点路段成为展示县域形象的亮丽名片。二是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深化“执法+宣传”融合,涉路施工单位主动报备许可数量增加,群众涉路违法举报量同比增长50%,共建共享氛围日益浓厚。三是长效机制有效运行。建立“联合巡查+路政巡查+日常巡查”多层次路产路权巡查排查机制,结合“路长制”工作机制,联合镇(街道)每季度开展联合巡查,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每月路政巡查,市场化养护企业日常巡查,实现农村公路全覆盖监督管理到位,切实加强公路保护,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