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雅水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效行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以党建引领为旗帜,以队伍聚合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全力构建“党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奋力开拓一条党建赋能、产业富民的发展道路。
一、深化党建引领,筑牢产业发展“桥头堡”
雅水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的核心地位,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从组织结构、队伍建设、骨干力量等方面入手,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增强产业发展合力。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等群众组织为支撑的“1+N”管理服务模式,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作用。扎实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工程,构建县委布局、镇党委统筹、村党组织具体跟进落实、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围绕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累计打造党建示范点2个,着力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治理抓手。二是聚焦队伍建设,夯实村级战斗堡垒。优化党支部班子建设,坚持政治标准,注重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的硬,有本领、能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充实进入村“两委”班子,切实增强支部班子整体功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汇聚力量。深入推进“排队抓尾”工作,调整充实6名不适应岗位村级干部。目前,全镇20个村共配备村干部84名,培育后备干部124名。从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等群体中挖掘农村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带动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417人,丰富乡土人才储备库,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三是抓强头雁队伍,发挥骨干带富效能。大力实施“头雁群雁”素质提升行动,切实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开展村书记提能培训,组织6名优秀村支部书记到罗甸县边阳镇参观学习种桑养蚕等产业,提高头雁抓发展的能力。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重点培养产业发展、农业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动员16名可长期留任的村干部提升学历,提高村干部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
二、优化发展模式,驱动产业发展“新引擎”
紧扣县委“1+3+10”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体系,立足镇域特征和资源特色,在产业规划、发展模式、经济扶持上找思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在保障稻草、佛手瓜、精品水果、油菜、养猪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力基础上,深入挖掘雅水镇优质米、肉牛、蛋鸡、茶叶等特色产业的独特优势,着力构建“456”产业体系(4即4个亿元产业:优质大米、海花草+茶叶、蛋鸡养殖、养牛产业,5即5个千万产业:稻草收购、佛手瓜、蜂糖李、油菜、养猪,6即6个百万元产业:生姜、烤烟、食用菌、蔬菜、鲜食玉米、建材),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引领群众增收致富,推动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二是深化“联村抱团”成果。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项目、资金、土地等资源抱团经营,实现风险共担、发展共谋、利益共享。坚持“公司+服务站+农户”为一体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站建设,通过整合各村特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各村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村集体经济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镇20名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占比100%。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村2个,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村4个。三是建立“政银合作”机制。学习借鉴长征村“村银企社”模式,与惠水农商银行业务部联合党支部签订《党建联盟框架协议》,为辖区20个村集体授信,赋能村级产业发展,上半年2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0万元,其中摆亚、街上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三、探索多元发展,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项目带动,在资产资源、特色种植养殖、项目管护服务、自主经营上做文章,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做大做优农业产业。准确把握农业乡镇定位,充分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特点等优势,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批产业特色优、致富增收快、示范带动强的特色种植养殖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摆亚村、大龙村、播哨村、洛平村、硐房村、雅水村、蓬路村、摆俄村等8个村种植优质大米、大棚蔬菜、辣椒幼苗、鲜食玉米、牛心菜、豌豆、生姜等农产品,累计销售额157.2258万元;养殖方面,公朋村、地关村、摆王村发展养牛、养蛙产业,累计收益64.496万元。二是做实做细资产盘活。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对闲置、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校舍、厂房、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资产发包、租赁经营或自主开发等方式,积极盘活大龙村冷库、摆亚村花卉苗木大棚、新民村闲置村委会、摆王村养老院、播哨村露营基地等闲置资源资产,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4.02万元。三是做好做强项目管护服务。聚焦项目生产经营管理,持续做强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鼓励街上村、道力村、西牛村、葡林村、播哨村承接土地整治、农村道路提质、旱改水、林业、小改大等项目,累计收益55.5万元。在镇域蔬菜大棚基地管护、犁耕、防火隔离带建设、烤烟种植土地协调、贵州百鸟缘赛鸽养殖方面提供优质管护服务,累计获得服务费17.18万元。四是做深做活社会化服务。以“政府为主导、村社参与、市场化运作”为原则,在街上村、道力村、大龙村、播哨村4个村建设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站,统一配备各类农资、农具、农机等商品,大力提升农产品产值,有效解决各村农产品销售、农资购买等问题,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167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