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田街道赤土村:三措并举筑牢“基层堡垒”绘就移风易俗新画卷
近年来,惠水县明田街道赤土村紧扣“筑牢战斗堡垒、提升村庄颜值、涵养文明乡风”主线,以党建引领破题、以环境整治筑基、以文化浸润铸魂,推动“面子”“里子”双提升,让文明新风在乡土扎根,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强化党建引领
筑牢“红色堡垒”七一建党节
织密组织网络,凝聚“先锋力量”。赤土村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工作机制,将移风易俗纳入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村党组织牵头成立“移风易俗工作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下设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成员涵盖党员、村民代表、寨老、乡村能人,构建“支部—小组—党员—群众”四级联动体系。全村72名党员主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亮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等承诺,带头践行“简丧宴”“低彩礼”,形成“党员走在前、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

推动制度约束,划出“行为红线”。赤土村以制度建设破除陈规陋习,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丧嫁娶标准、人情往来上限、环境卫生责任等纳入条款,明确“婚事酒席不超过30桌、随礼不超过200元”“丧事不搞封建迷信、办理时间不超过3天”等具体细则,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同时,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对践行文明新风的家庭进行红榜公示,对违规操办、铺张浪费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自觉做到不盲目攀比,不跟风大操大办,通过“制度约束+道德引领”双管齐下,推动观念转变。

深化理论浸润,厚植“文明根基”。赤土村把理论学习与文明实践相融合,常态化开展“书记讲政策”“党员讲党课”活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院坝会、田间地头微课堂等阵地,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清两改两治理”及移风易俗政策。近一年来,累计开展政策宣讲6场,覆盖群众230余人次,让“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的理念深入人心。
强化环境治理
扮靓“乡村颜值”七一建党节
整环境,净面子。赤土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契机,打响“村庄美颜攻坚战”。聚焦“两清两改两治理”要求,清理卫生死角、整治乱搭乱建,让村庄从“整洁”到“精致”。今年来清理村内河道沟渠20公里、卫生死角40余处,乱堆乱放50余处,排查残垣断壁4处,新(改)建卫生厕所10个。

整秩序,理里子。赤土村以惠水县2025年“两清两改两治理”及农村卫生家庭建设行动为契机, 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划定卫生责任区,明确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三包”责任,规范房前屋后杂物堆放,倡导室内卫生标准,打造“微花园”“微菜园”,亮化、美化环境,让公共空间既实用又有“颜值”。评选出10户文明卫生家庭,发挥榜样力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整风尚,润心子。赤土村结合地域文化,在1、2组打造示范样板,绘制移风易俗主题墙绘,设置家风家训牌,公开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让“看得见的美”浸润村民生活,涵养文明气质。同时结合“积分制”激励群众参与,每月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对积极参与环境治理的群众进行积分,兑换洗衣粉、洗洁精、等实用奖品,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让环境治理成为激发文明风尚的“活载体”。
强化以文化人
涵养“文明乡风”七一建党节
以“身边榜样”树标杆。赤土村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宣传栏、群众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同时,建立“村民议事”机制,邀请退休干部、创业能手、老党员等参与移风易俗、村庄治理工作,在婚丧嫁娶、邻里纠纷等事务中发挥“润滑剂”作用,形成“德治+自治”的良好格局。
以“文化活动”聚人心。赤土村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依托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在春节举办文化活动,村民自编自演移风易俗小品、快板;重阳节开展“打粑粑”“吃团圆饭”“义诊义剪”等活动,将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内容融入民俗。近一年来,全村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场,参与群众超320人次。

以“民生服务”暖民心。赤土村将移风易俗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用服务“温度”提升群众“认可度”。针对高龄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建立爱心帮扶队伍,通过上门走访慰问、了解群众诉求,提供代办社保、医保等服务,让村民“小事不出村”。在婚丧事宜中,红白理事会主动介入,提供流程指导、场地布置、矛盾调解等“一站式”服务,既减轻群众负担,又传递文明理念。通过以文化为纽带,将“大道理”转化为“小行动”,让文明新风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让文化成为移风易俗的“催化剂”。
通过“筑牢堡垒、提升颜值、涵养乡风”三大举措,基层治理更有力、乡村面貌更靓丽、文明风尚更浓厚,让文明新风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赤土村实现了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环境美”到“风尚美”的转变。下一步,赤土村将继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推动乡村“形、实、魂”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惠水融媒明田街道分中心: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