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区
宜居新区
生态新区
文化新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藤球妈妈”的黔山守望——记惠水县第九小学教师崔永妍

发布时间:2025-10-23 18:01:32 文章字号:[] 视力保护色:

深藏于黔南山脉的惠水县,有一个与藤球深深结缘的年轻教师,凭着“选好苗、育好才”的初心,已在基层沃土上扎根九年。从代课老师时凑不齐训练装备的窘迫,到带着学生站上亚运会赛场的荣光;从“想让大山孩子多条出路”的简单念头,到九年里把藤球教成多所小学的“热门课”—— 这个从黑龙江来的姑娘,把自己的青春,牢牢系在了惠水的藤球场上,系在了一群想“走出大山”的孩子身上。她就是惠水县第九小学体育教师——崔永妍,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女子藤球队主力运动员、贵州省藤球、毽球教练员。孩子们经常喊她“藤球妈妈”。

跨界逐梦:从北国赛场到黔南山村,把热爱种进基层

1993年,崔永妍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与藤球、毽球结缘,并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为能继续从事藤球、毽球运动,毕业后,听闻贵州惠水基层体育教育亟需力量,她毅然跟着姐姐南下,从冰天雪地的北国,来到绿意盎然的黔中,只为一个简单的心愿:“带大山里的孩子,用藤球敲开更大的世界。”

2016年5月,刚毕业不久的崔永妍站上了惠水县濛江实验小学的操场,成为一名代课体育老师。彼时的惠水,藤球运动尚没有专业场地,也没有系统教材,甚至很多孩子连藤球是什么都不知道。她从家里带来自己的训练装备,在水泥地上画上线条当球场,用“颠球比多”“藤球接力”的小游戏,让孩子们一步步爱上这项运动。2021年,凭借出色的教学与训练成果,她通过惠水县特殊人才引进计划,正式成为濛江实验小学的一员;2024年,为推动藤球项目在更多学校落地,她主动申请调至惠水县第九小学,继续拓展基层藤球教育的版图。

如今,她身上的头衔愈发厚重——中国国家女子藤球队队员、国家一级藤球裁判员、国家级毽球裁判员、贵州省藤球与毽球教练员,但不变的是她每天清晨出现在操场的身影,是训练后帮孩子们整理球衣的耐心,是“选好苗、育好才”的初心。

赛场砺锋:以拼搏为笔,书写惠水藤球的“逆袭史”

“第一次带队员去参加全国锦标赛时,孩子们却攥着球说‘老师,我们想拿第一’。”回忆起2016年的那场比赛,崔永妍的眼眶依旧发热。那是惠水县第一次荣获全国藤球锦标赛冠军,队员们平均年龄不足14岁,赛前三个月,她带着孩子们早早地训练,放学后再加练2小时,水泥地磨破了球鞋,就用胶布缠上;膝盖磕出了血,就贴上创可贴继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全国藤球锦标赛上,这支来自贵州山区的“黑马队伍”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上冠军领奖台——这是惠水县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藤球锦标赛冠军。从此,惠水藤球开启了“开挂模式”:2019年阿拉佛拉运动会,她与队员斩获女子单组、双人两项亚军;同年亚洲沙滩藤球锦标赛,再添单组赛、四人赛两枚银牌;2021年黔南州第七届运动会,惠水毽球群众组摘得女子冠军;2023年杭州亚运会,她不仅获评“优秀裁判员”,亲手培养的学生陈佳佳、陈诗诗更在单组赛中获第五名,陈诗诗还拿下四人赛季军,让惠水藤球的名字刻进了国际赛场。

截至2025年,崔永妍带领的惠水藤球队已累计斩获国际比赛冠军1个、亚军9个、季军9个,全国比赛冠军34个、亚军30个、季军24个,多次获评“体育道德风尚奖”,球队还被授予“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这些奖牌背后,是她九年如一日地坚守,是队员们沾满汗水的训练服,更是惠水藤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逆袭之路。

慧眼识珠:织就基层选才网,让每颗“种子”都有机会发芽

“基层不是藤球的边缘,而是根基。根基扎得广,才能长出参天大树。”深知选材对藤球发展的重要性,崔永妍主动打破“只在本校选才”的局限,用脚步丈量惠水的校园,织起一张覆盖周边多所小学的“藤球人才网”。

每周,她至少要去3所学校带队训练,周末又集中队员到四中进行集训——这些训练全是无偿的,她还自掏腰包为学校添置护踝、护膝、训练袜等装备。为了让更多孩子愿意尝试,她创新出“趣味体验+基础测试”的选材模式:先通过“双脚盘踢”“大腿颠球”等游戏激发兴趣,再用协调性、反应速度、爆发力等专业测试,筛选有潜力的“好苗子”。

曾经的队员於思晨,第一次接触藤球时连颠球都困难,但崔永妍发现她有毅力、肯吃苦,便每天单独给她加练,目前她是她们届基本功最扎实的运动员;家庭特殊的李学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平时又兼顾散打训练及学习,训练常因无人照顾中断,崔永妍从未放弃,每天与她母亲沟通,排除一切困难坚持训练。如今,於思晨与李学惠已入选国家藤球集训队。九年来,经崔永妍发掘培养的学生中,已有7人入选国家藤球集训队,30余人成为省级队员,越来越多大山里的孩子,因为藤球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科学育人:既是严师也是“妈妈”,让成长比奖牌更重要

“训练要严,但育人要暖。”在崔永妍眼中,队员不仅是运动员,更是需要呵护的孩子。她根据8-16岁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制定了“基础为先、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案:基础阶段,通过“徒手模仿+传接球练习+柔韧性训练”,让孩子扎实掌握核心技术;进阶阶段,融入“分组对抗赛”“趣味体能游戏”,兼顾技术提升与实战能力;每次训练前,她都会带领队员做20分钟热身,训练后逐个指导拉伸,从不让孩子带着伤病离开球场。

遇到队员因失误受挫时,她从不用“批评式教育”,而是用“小目标激励法”帮孩子重建信心。陈佳佳刚入队时,因为紧张总在关键球上失误,一度想放弃,崔永妍便每天陪她练基本功,从“连续10个不失误”到“连续500个不失误”,一步步帮她找回自信。如今,陈佳佳是国家队的主力队员,不仅多次代表国家参赛,还立志“成为下一个藤球妈妈,通过藤球,带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除了训练,崔永妍更关注队员的全面发展。她建立了“藤球家校沟通群”,每周向家长反馈训练情况,帮孩子协调学业与训练的时间;对家庭困难的队员,她经常买训练服、训练袜及护具送给他们;逢年过节,还会带着队员们一起做手工、吹蜡烛吃蛋糕,让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崔老师不仅教我们打球,更教我们怎么做人。”这是队员们说得最多的话。

薪火不熄:让藤球成为惠水名片,把梦想传得更远

如今的惠水,藤球已不再是小众运动——在崔永妍的推动下,全县多所中小学开设了藤球兴趣课,每年举办“校园藤球联赛”,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学后会主动拿起藤球练习;惠水“东盟杯国际藤球邀请赛”成为区域性品牌赛事,吸引了东南亚多国队伍参赛;她还经常走进社区、乡村,开展藤球公益教学,让这项运动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能培养出一批藤球教练,能让更多人爱上藤球,这项运动就能在惠水长久地发展下去。”为此,崔永妍从未停止自我提升:她积极参加全国藤球教研活动,把先进的训练方法带回惠水;她还在学校组建“藤球教练预备队”,从优秀队员中培养未来的教练,让藤球精神在薪火相传中愈发炽热。

九载春秋,崔永妍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惠水的基层体育教育,把藤球梦想种进了大山里的孩子心中。如今,她依旧每天穿梭在校园与训练馆之间,依旧会在训练后帮孩子系好鞋带,依旧会为队员的每一点进步热泪盈眶。正如她常说的:“基层是藤球运动的根,只要我还在,就会一直把这根扎得更深、更牢,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借着藤球的翅膀,飞向更远的世界。”

这样的崔永妍,无疑是惠水的骄傲,是基层教育者的典范,更是藤球运动在贵州大地蓬勃生长的最好见证。(来源:惠水县委宣传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